English

令人忧虑的北京生命线

2000-09-22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北京市投巨资的京密引水渠治理工程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河岸的灌木已一砍而光,乔木正在上报砍伐,预计将砍去2万棵,将取而代之的是草坪和方砖路,河底和河岸也将全部铺上水泥和石板。治理的河段整齐漂亮了,但专家学者对此条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担忧。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大规模拆除80年代以前修建的河道硬质结构、恢复河段自然生态时,京密引水渠治理工程的一些做法就更值得探讨了。

是否需要全部硬化

有人认为应该将京密引水渠河道全部硬化,主要原因在于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每年河道向地下渗水达1亿吨,水泥浇筑的河道能防止水损失,有利于节水。

北京市环境科学院李宪法教授认为,蒸发是水损失,而向地下渗水不是水损失,它还是保存水的一种有效途径,向地下渗水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中国地质学会浦庆余教授介绍,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去年降水量为340毫米,今年1—8月降水量仅为多年平均同期的2/3。北京市地下水严重超采,与60年代相比共超采50亿立方米,去年超采12亿立方米,已形成了1200平方公里的地下降落漏斗。国家环保总局特聘“环境使者”、国际环境影视集团中国项目协调员李皓博士测算北京市的地表水只需8小时便能从天津入海,而地下水则可使水保存4年才入海。

京密引水渠是该区域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手段,全部硬化京密引水渠后,必将改变这一地区水资源的现有平衡,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据国家建设部外事司郑淑玲介绍,目前国际保护城市河流的主要做法是尽量还河流以天然状态,还除去以前人工在河岸或河底铺设的任何硬质材料,软化河床。90年代后期,日本、德国和美国已经先后大规模拆除了河道和引水渠的水泥板结构,并开始努力恢复河水与河岸的自然生态,因为人们认识到了软化河道对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水质、防止水资源流失和防洪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是否需要改变环境

海淀区人大代表李小溪居住在京密引水渠旁。她说,原来的京密引水渠河水清澈,河中水草茂盛、鱼虾畅游,河堤上灌木浓密繁茂,河岸上乔木直立参天,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河流,给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中的都市人以大自然的气息。然而,现在这些自然风光随着治理工程的进行已荡然无存。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治理京密引水渠彻底清除水草,防止淤积,能提高流速,既有利于防洪也利于清淤治理。

清华大学博士后杜鹏飞对此提出了异义,他说长水草的根本原因在于水质不够清洁,水草是水体自身为抵制污染而进行的自我净化,因此治本之策是防治水污染,而非花巨资硬化河道。况且硬化河道的两岸没有天然植物作为屏障,泥土和垃圾等物更易直接进入河水,造成污染,河床仍需不断清理。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欧阳讷研究员进一步分析说,褪去自然状态的河道只是人工排水道,没有天然水道的环境和功能了,也失去了自我净化的功能,对水质影响很大。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质污染,溶解氧消耗到一定程度,水质将恶化变臭。近来,国外的做法是尽力保持河流的自然状态,两岸广植野生植物,使河水中的水生生物和岸边的动植物形成天然的生态系统,达到自然平衡。

是否需要论证评估

9月16日,记者前往青龙桥以北的京密引水渠,只见河道两岸的灌木已被砍光,沿着河岸堆放着石块、水泥,还搭建起工人住的帐篷,有起重机也进入河区,呈现出要大干一场的样子。河水已被截断,附近的居民顶着烈日在齐膝的水中捞鱼捕虾,据说最大的鱼重达10多斤。硬化河道后,自然生态环境改变了,将很难再见这些活蹦乱跳的鱼虾了。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水文地质专家吴峙山教授认为,京密引水渠是北京市的生命线,其基本功能是供水,而非旅游观光。投入几十亿的工程应是一项慎重决策、全面考虑的工程,也有必要进行综合的经济评估,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按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专家们希望京密引水渠治理工程也能充分考虑到专家的意见,对全部硬化的治理方案进行部分修改,以保持京密引水渠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